輕觸手機屏幕,各種農業生產數據信息盡收眼底;利用電商平臺,各地農副特產走向“云端”,飛入尋常百姓家……手機成了“新農具”、科技成了“新農事”。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,一幕幕生動景象展現著數字鄉村建設在“鄉土中國”煥發出新活力、新動能。
\r\n
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,要深入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,推動數字化應用場景研發推廣。加快農村農業大數據應用,推動智慧農業發展。以數字鄉村建設,助推鄉村全面振興。
\r\n
根據中央一號文件精神,益陽市堅持高站位謀劃,抓頂層設計。網信、農業農村、鄉村振興、工信等部門聯合發力。堅持高標準推進,抓監督落實,建立益陽市智慧農業、數字鄉村發展統籌機制,強化督查考核。堅持高質量發展,抓實效提升,充分發揮信息化對鄉村振興的驅動賦能作用,堅持數字賦能推動智慧生產、三產融合、線上銷售和鄉村治理。目前,數字鄉村建設勢頭正勁,有力推動鄉村全面振興。
\r\n
數字鄉村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,數字鄉村建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,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途徑。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一號文件精神,為數字鄉村建設和鄉村全面振興擘畫出了清晰藍圖。然而,當前我國鄉村的數字化發展水平仍然局限于銷售端形式的不斷升級,數字化在科技生產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“存在感”還很薄弱,農業生產、鄉村治理、鄉村建設中的“數字化”多浮于表面,沒有真正融入到鄉村振興實踐中去,需要補足弱項短板還很多。
\r\n
完善頂層設計。將數字鄉村建設作為當前推進鄉村振興、“三農”工作的重要抓手和有力保障,統籌布局,整合網信、農業農村、鄉村振興、工信等各方面資源,強化政策支撐,實現高效協同。
\r\n
賦能農業生產。大力發展數字技術,依托農業數字化,對生產過程進行實時監測、捕捉關鍵數據,以優化農業生產過程、提升資源利用率。利用數字技術,轉變粗放的傳統生產方式,創新應用精細化、標準化的高質量發展,并實施對農業生產的追溯、評價機制,以此建立農產品質量標準。
\r\n
推動融合發展。加快推進移動光纖等基礎設施設備建設,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的深度融合,提升“新基建”競爭力,激活發展動能,加強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,培養一大批掌握先進數字技術的“新農人”,強化數字技術專業支撐。實現多元共建。建立數字鄉村建設聯盟,學用結合加快成果轉化推動均衡發展,實現共建共享。
\r\n
助力鄉村治理。鄉村振興不能只盯住經濟發展,還必須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。要大力推動數字化技術、大數據應用在基層治理的實踐。依托“互聯網+治理”“互聯網+社區”“互聯網+公共法律服務”等形式,有效提升村民對基層治理的參與度。相關部門要打通部門間信息壁壘,暢通數據互通互聯渠道,提升鄉村治理主體的協調性,增強解決村務問題的時效性。
\r\n
強化應用牽引。搭建鄉村數字地圖,做優重點場景,鼓勵各地積極發揮數據動能,培育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的“增長極”,釋放數據價值。要緊緊抓住鄉村數字建設與應用機遇,用數字化便捷農民生產生活,讓農民更多更好地享受數字時代的發展紅利,真正把數字化建設落到農業發展、鄉村振興的實處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益陽廣播電視在線版權與免費聲明
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:"湖南省益陽市廣播電視臺"、"益陽廣播電視在線"、"益陽電視新聞網"的所有作品(如文字,圖片和音、視頻稿件),版權均屬益陽廣播電視在線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 未經本網書面協議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
②本網書面協議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:"益陽廣播電視在線",違者追究責任
③本網轉帖的文章均轉載自國家的正規網站,轉載的目的在于傳遞跟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
④如本網轉載稿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他問題,請及時和我們聯系。新聞糾錯:80085816@qq.com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